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新设4个工程研究中心

来源: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发布时间:2024-11-14 19:23:17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8月21日消息,NSF宣布新设4个工程研究中心,涉及生物、制造、机器人、可持续发展等领域。NSF表示,四个工程中心将聚焦解决重大问题,在未来5年对四个工程中心投资1.04亿美元,10年内投资将突破2亿美元。四个中心分别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创建国内安全供应链的美国橡胶转型项目;由西北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创建高灵活性的机器人手臂项目;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合作,创建基于生物制造的脱碳系统;由堪萨斯大学、马里兰大学等高校合作创建环境应用制冷剂技术中心。

  据美国防科学委员会(DSB)8月21日消息,DSB发布了测试与评估领域最终调研报告,评估了测试与评估作为开发复杂环境中使用的军事系统所需的结构化系统工程过程及作用。本报告提出发现与建议包括:呼吁国防系统来进行战略转型,超越现今的采购框架;为新兴技术测试准备好;转向持续测试和威胁评估;扩大测试与评估,融入培训与运营;加速测试与评估能力现代化,加快人员培育。

  据TechXplore网8月21日消息,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首款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TPU)芯片,有助于实现节能的AI运算。该芯片由3000个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组成,以脉动阵列架构并行执行两位整数卷积和矩阵乘法运算。研究人员开发的系统架构支持收缩输入数据的流动,减少了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组件的读写操作,以此来降低了能耗。基于碳基张量处理器芯片,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5层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执行图像识别任务,准确率高达88%,功耗仅为295μW。系统模拟根据结果得出,采用180纳米技术节点的碳基晶体管频率能达到850MHz,能效超过1TOPS/w,比同技术节点的其他器件技术有着非常明显优势。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提升芯片的性能、能效和可扩展性,探索在硅晶圆厂中制造以及3D集成等方面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电子学》期刊。

  据DefenseOne网站8月22日消息,美国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成功在美国军用飞机上测试了电子扫描多功能可重构集成传感器(EMRIS),有望提高军机的威胁感知能力。EMRIS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商业时间表阵列”(ACT)项目的产物,运用了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扫描阵列(AESA)技术,通过调制频率和功率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能够同时执行雷达、电子战和通信等多种功能。该成果允许通过数字电子系统的底层创新逐步的提升传感器性能,具有灵活性优势。

  据DefenseScoop网8月21日消息,美国陆军电子战计划办公室正在利用实验部队为新兴能力铺路并设计未来需求和概念。美国第101空降师第2旅、第10山地师第3旅和第25步兵师第2旅将测试新装备,主要是商用现货装备,以提高在动态战场上的反应速度。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无人机系统、反无人机系统和电子战。陆军希望第一先考虑能够迅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工具,如软件定义的系统。部队将专注于有限的原型设计和成熟产品的快速部署,以便在战场上迅速投入充足好的能力。目前,美国陆军正试图摆脱长周期项目,重新考量优先级。

  据TechXplore网8月21日消息,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基于内生复杂性的新型类脑网络模型,以解决传统模型面临的计算资源消耗高等挑战。当前构建大模型的流行做法,是根据尺度定律(Scaling Law)构建更大、更深、更宽的神经网络,这被称为基于“外部复杂性”实现通用智能的方法。联合研究团队借鉴大脑神经元复杂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内生复杂性”的类脑神经元模型构建方法,改善了传统模型通过向外拓展规模带来的计算资源消耗问题,为有效利用神经科学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示例。将神经科学的复杂动力学特性融入人工智能,为构筑AI与神经科学的桥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支持,有望为实际应用中的AI模型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期刊。

  据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官网8月20日消息,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实验进展。该研究团队成功制备了高达100个光子的福克态,并实现了接近海森堡极限的量子增强精密测量技术。这一研究展示了大光子福克态在高精度量子探测中的优势,为高精度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研究人员充分的利用非经典福克态的量子特性,实现对微波电磁场的微小位移或相移变化的高灵敏度探测,测量精度增益超越标准量子极限高达14.8dB,逼近海森堡极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期刊。

  据genengnews网8月20日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创建了小鼠肝脏中疟疾感染的时空图,揭示治疗疟疾的新途径。该团队结合空间转录组学与单核RNA测序,描绘出疟原虫感染的肝脏组织中的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揭示了疟疾感染组织中空间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为研究真实组织中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平台,有助于确定疟疾药物开发和疫苗策略的新靶点,以及感染人体组织的更广泛种类的病原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通讯》期刊。

  据genengnews网8月21日消息,来自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泛病原体”深度基因测序技术,可同时识别、跟踪和限制医院中常见的多种超级细菌的传播。研究表明,每个接受测试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体内都至少有一种耐药细菌,大多数患者存在多种耐药细菌。该技术能够比以前更快、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医院耐药细菌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微生物》期刊。

  据Defense网8月20日消息,美国国防部与7个生物工业公司签订“分布式生物工业制造项目”(DBIMP)的合同,总额为1199万美元,用以支持建设国内生物工业制造生产设施,内容涉及制造、健康、食品和燃料等国防应用领域。DBIMP迄今已与13个公司签订了合同,预计共签订30多份,总额达1亿美元。

  据USAID官网8月20日消息,美国国际开发署宣布将额外提供高达3500万美元的紧急卫生援助,支持监测、诊断、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感染预防和控制、病例管理以及疫苗接种规划和协调,以加强对中东部非洲猴痘分支疫情的应对工作。这一新承诺使美政府对刚果民主共和国和非洲地区其他受影响国家的支持总额超过5500万美元。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8月21日消息,波兰政府能源基础设施战略顾问Maciej Bando表示,波兰拟向该国首座核电厂建设项目的投资商提供600亿兹罗提(约合155亿美元)的政府支持。此举旨在向Lubiatowo-Kopalino地区的核电项目提供融资。根据拟议法案,投资商PEJ公司(该公司为波兰财政部独资)在2025~2030年间将获得这笔资金支持。根据波兰政府的时间表,首台机组将在2028年FCD(首罐混凝土浇灌),2035年完工,其余两台机组将在2039年建成。此外,波兰第2座核电厂潜在厂址分析工作也在进行中。

  据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8月20日消息,欧盟“连接欧洲设施-能源”基金宣布资助6740万欧元支持5个跨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涉及欧盟5个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荷兰、德国和波兰)。项目包括:1000万欧元支持在爱沙尼亚沿海水域建造和运营海上风电场;2660万欧元支持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边境地区建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跨境绿地陆上风电场的项目(最高200兆瓦);在欧洲城市Görlitz/Zgorzelec做全面转型,实现区域供热生产的深度脱碳,1450万欧元用于建设与调试生物质供热厂和区域热力管道、480万欧元用于技术探讨研究;1160万欧元支持在欧洲建立首个集成的跨境可再生氢价值链,同时整合来自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

  据国防邮报8月21日消息,美国陆军第11空降师已在阿拉斯加州温赖特堡成立北极航空司令部,陆军上校拉塞尔·范德鲁格特担任司令部指挥官。该司令部将对第52航空团第1营和第25航空团第1营进行指挥,两支部队曾分别隶属于华盛顿州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和夏威夷沙夫特堡,前者主要装备有“支奴干人”运输直升机,而后者则主要装备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该报道分析称,美国此举旨在应对中俄在北极地区日渐增长的威胁。

  据BreakingDefense网8月21日消息,澳大利亚政府计划与挪威康士伯澳大利亚分公司合作,投资8.5亿美元建设制造和维修海军打击导弹和联合打击导弹的工厂。按计划,工厂将建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机场F-35机队附近,预计有100名左右的员工。该工厂将使这两种导弹首次在挪威以外进行生产,有利于缩短美国、日本等亚太国家对该武器所依赖的供应链。据了解,这两种导弹都是第五代亚音速武器,可使用集成传感器和自主目标识别技术对舰船和陆基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

  据SHEPHARD网8月21日消息,澳大利亚“幽灵鲨”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近日参加完“环太平洋2024”军演后,前往美国接受试验,测试其在太平洋的两岸的作战能力。据悉,“幽灵鲨”由美国安杜里尔澳大利亚子公司研制,旨在充当敏捷的力量倍增器,提供隐身、远程、可靠的海底能力,可执行情报、监视、侦察(ISR)和打击任务,计划共建3艘,目前已交付2艘原型机。

  据日本防卫省8月20日消息,日本和印度近日举行了第三次日印2+2外交和国防部长会议,会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完成无人地面车辆(UGV)联合研究项目。联合声明还称,日本向印度出口“统一复合无线电天线(UNICORN)及有关技术”也取得了进展。UNICORN系统是一种天线桅杆,包括用于通信、电子战和导航的传感器和转发器,将安装在未公开的印度海军舰艇上。联合声明并未提供有关UGV研究项目和UNICORN出口的更多细节。

  据TheDefensePost网站8月21日消息,美陆军在阿拉斯加军事基地宣布成立北极航空司令部,以加强掌握北极地区的军事动向。北极航空司令部隶属于美陆军第11空降师,将驻扎于阿拉斯加温赖特堡军事基地,由拉塞尔·范德卢格特担任北极航空司令部总负责人。拉塞尔·范德卢格特表示,该司令部旨在针对中俄在北极地区商业合作日益密切,以及2024年7月在阿拉斯加附近拦截4架俄中战机等活动,以加大对中俄在北极地区活动的监视力度。

  美国Shield AI公司完成“蜂脑”人工智能软件在第三方无人机的集成测试,并完成编队飞行和战术机动演示

  据TheWarZone网站8月21日消息,美国Shield AI公司完成“蜂脑”(Hivemind)AI系统在Kratos公司MQM-178“火焰喷射”(Firejet)无人机的集成测试,并完成编队飞行和战术机动演示。测试期间,Shield AI公司将“蜂脑”AI系统集成至两架MQM-178“火焰喷射”无人机中,并以每小时超480千米的速度在狭窄空域环境中完成双机自主飞行。Kratos公司通过改装升级MQM-178无人机中EC Micro边缘计算机硬件,使其支持集成“蜂脑”系统,实现自主处理导航跨代、机器学习等任务。

  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授予Astroscale公司价值8210万美元合同,用于执行在轨太空垃圾清除任务

  据SpaceNews网站8月21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授予Astroscale公司一份价值120亿日元(折合821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执行在轨太空垃圾清除任务。格努合同作为JAXA第二阶段“商业清除碎片示范”(CRD2)项目“主动碎片清除任务”任务(ADRAS-J2)的一部分,旨在清除在轨失效上面级火箭及其碎片。根据合同,Astroscale公司将使用H-2A发射一颗在轨观测卫星,围绕目标失效火箭50米范围内评估其相关情况,并拟用机械臂拖曳目标实现降轨清除。

  中国研究团队发现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方法,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

  据环球时报8月22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方法。研究团队发现,月壤矿物由于太阳风亿万年的辐照,储存了大量氢,在加热至高温后,氢将与矿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研究团队技术分析后得出,1克月壤中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研究团队还发现月壤钛铁矿加热后,可以同步生成大量单质铁和水蒸气气泡。基于多项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月球水资源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该策略将为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按照,并有望在后续的嫦娥探月任务中发射验证性设备以完成进一步确认。

  据科技日报8月22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等中外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中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反超氢-4由一个反质子、两个反中子和一个反Lambda超子组成。由于包含不稳定的反Lambda超子,反超氢-4飞行仅几厘米后就会发生衰变。研究团队分析了共约66亿个重离子碰撞事件的实验数据,最终获得了约16个反超氢-4的信号。研究团队表示,反超氢-4的发现和性质研究,使人们在反物质及正反物质对称性的探索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

  据南科大物理系8月22日消息,由南方科技大学带领的一支多国(瑞士、德国、新加坡)研究团队,在磁性超导调控方向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在笼目超导体KV3Sb5和CsV3Sb5中观测到手性超导能隙振荡,振荡周期为2×2。实验发现,超导能隙振荡的手性可以被施加的外磁场调控成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综合以上发现,研究团队得出了笼目超导体的手性配对密度波证据,厘清了学术界在配对密度波波矢上的争议。此外,在实验中,研究团队探测到的能隙振荡的空间能量分辨率达到了1μ eV量级,刷新了此前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在2023年创造的10μeV量级的世界纪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

  据国防科技要闻8月20日消息,印度经济炸药有限公司(EEL)利用“高熔点炸药”技术开发了SEBEX-2超级炸药,其威力是的2.01倍。该项目是“印度制造”项目的一部分。印度海军已测试并批准使用该型炸药,以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大幅增强各种武器(如炮弹、航空炸弹和导弹)的破坏力。此外,EEL公司正在开发威力为2.3倍的新炸药,预计未来6个月内完成研制。

  据technologyreview网站8月21日消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一项最新研究突破了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的技术障碍,开发出一种无需人工皮肤的触摸感知系统。该系统包含六个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设备任何部分上微小的压力,并通过算法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和角度,从而确定触摸位置并分析人类试图传达的信息。这项技术被认为对未来机器人的触觉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有望实现更安全、更流畅的人机协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期刊。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形态趋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学技术创新洞见。


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了解最新动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