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发布时间:2024-10-30 09:33:14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公司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四、风险因素”部分相关联的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5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2023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00元(含税)。截至2024年4月29日,公司总股本406,880,000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2,472,50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80,881,500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60.19%。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所持有本公司股份2,472,500股,不参与本次利润分配。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则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为基数,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上述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主营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主要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具备了涵盖从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精密制造、装配集成到调试测试全过程的研制生产能力,特别是在高精密星载产品的研制、航空航天先进工艺装备集成研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天伺馈”分系统产品研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产业化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公司已成为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等大型央企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主要面向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科院等下属从事航天器产品研制的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承担星载微波天线、微波器件、机构结构、热控、星体结构及太阳翼等核心零部件的工艺技术探讨研究、精密制造、装配、测试、环境试验等任务。报告期内,企业主要完成了缝隙阵天线、相控阵天线、天基天线、太赫兹高增益天线、螺旋天线、波导天线、天线馈源阵、整星结构、卫星太阳翼、激光机构等产品。

  企业主要面向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下属单位,承担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工艺装备、装配型架、复合材料零件自动化生产线、部段和整机装配生产线、非标装备等产品的研制、维修及服务。报告期内,企业主要完成了C919自动定位及移动定位系统、C929机翼壁板成型工装、进气道夹具、装配型架及各型飞机、无人机机身结构成型工装等产品。

  企业主要面向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下属科研院所和主机单位,承担复合材料结构件、复合材料功能件、金属零部件的研制任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各型飞机、无人机的复材机身结构、机翼、进气道等产品。

  公司以“天伺馈”分系统级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装配集成、调试测试为主线,形成卫星通信天线、地面测控天线和特种测试设备三个类别。公司研制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国电科、中国电子、航天科技等下属总体单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各型天线、超宽带车载侦收天线、集装箱测控数传天线、商业低轨卫星互联网测控与馈电天线、车载卫通天线、各类型紧缩场反射面等产品。

  公司目前主要是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原则进行原材料采购。公司由供应链管理部统一采购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及服务,并制订了《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办法》及《外协产品质量控制办法》等文件,确保对采购及外协过程的有效控制。公司成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综合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公司生产经营真实的情况,设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同时建立了供应商考核体系,主要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周期、供货成本及加工能力等做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一直在优化供应商结构。公司依据订单情况、生产作业计划、业务需求等,采用招投标或询议价方式选定供应商;采购及外协的物资或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除了自行采购,企业存在一部分产品由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情形。

  公司基本的产品为定制化产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市场部承接订单后,编制任务单下发综合计划部;综合计划部根据任务性质,分析公司资源情况,根据任务单或合同内容做任务分解,合理编制研制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生成生产工号,安排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协调公司研发中心及各事业部及供应链管理部完成技术攻关、物料采购、生产、质检等工作。公司依照任务单或合同对应的生产工号进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产品完工后再发货交付产品。

  公司从事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全部的产品及服务均采用直销模式。

  公司航空航天各种类型的产品大多数来源于于承接国内各科研院所及总体单位的任务,产品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点,订单获取的方式包括商务谈判、竞争性谈判及公开招投标等。对于军用航空航天各种类型的产品,必须取得军工业务相关资质并通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审查程序后,才可成为军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公司航空航天产品入选了包括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国电子、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大型集团下属科研院所的采购名录,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公司依据技术和工艺难度、预估工序工时、原材料消耗和竞争程度等,并考虑行业合理利润,向客户做到合理报价。通过谈判及公开招投标等方式确定价格。

  公司依托多年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及航空航天产品积累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经验的能力及多年来打造的产品链的优势,致力于服务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主要从事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主要通过向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实现收入和利润。

  公司依据自己特点与服务客户的特点,建立了“总经理一一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一研发中心一一各事业部技术开发团队”的阶梯状研发组织体系;针对不同的研发任务,公司依照技术开发难易程度、研发项目主要涉及领域等进行区分,将任务分别下达至不同层级的研发部门。公司CEO对公司研发工作负总责,主持制定公司研究发展战略,审定公司研发项目和下达项目研发责任令;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导公司年度研发项目的立项、评审等工作,为公司制定年度研发计划、规划公司未来发展的储备技术与项目;研发中心承担较多的型号研制任务,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公司发展计划、业内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市场行情变化等,进行技术攻关、项目预研与技术储备,同时完成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年度研发规划,是公司研发的核心部门;各事业部技术部门主要承担项目研发与生产的全部过程涉及本事业部的技术、工艺等的子任务研发与支持,并在项目技术指导文件制定后,指导生产部门进行生产与技术测试。

  ①论证阶段:为明确市场或客户的真实需求,项目承担部门通过调研、论证、沟通等多种方法,明确项目的背景意义、预期目标、核心关键技术、拟采用的技术途径、预期投入、实施计划等相关联的内容,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提出立项申请,由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立项评审。

  ②方案设计阶段:为验证某些初步设想或方案,取得必要的性能数据及协调系统间的关系,依照产品研制要求,制定合适的技术路线、划分功能模块、明确接口关系,完成产品的设计、仿真、验算、校核等相关工作,并开展相应的评审确认活动。

  ③工程研制阶段:为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依据设计的具体方案完成产品详细设计,输出设计结果,完成开发、生产、采购、装配、调试、测试、试验等一系列活动,取得研制的硬件实物和软件成果,并考核其性能指标符合情况。依据不一样的情况,工程研制阶段还包括设计优化改进与再验证的迭代过程。

  ④设计定型阶段:为全面试验评价产品的性能指标是不是满足合同或任务书要求,展开鉴定、评审等一系认活动,从而全面固化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质量等各项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基线,完成设计定型。

  公司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制造。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工装、卫星通信等细分行业,其详细情况如下:

  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航空器和航天器分包制造的发展,使得航空零部件产业走向了全球。20世纪60年代,空客公司为充分的利用欧洲各国在航空领域的比较优势,初步建立了覆盖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上百家制造商的制造体系。与之相仿,波音公司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也将供应商体系覆盖到美国各地。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波音、空客等领先公司的航空器产品在走向全球的同时,其配套的航空零部件产业也在多个国家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工业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积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发展出品种逐步扩大、技术持续进步的航空工业产品体系,形成了对接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和供应体系、能够保障我国军用及民用领域需求的航空零部件产业。

  航天零部件的需求大多数来源于于航天发射需求的迅速增加与配套设备的增加。同时,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太阳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一批行业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将对我国航天装备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拉动作用。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重量轻、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的特性。碳纤维很少直接应用,大多是经过深加工制成中间产物或复合材料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结构件或功能件现已大范围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和体育休闲用品三大领域。碳纤维以其质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低温和耐腐蚀等特点最早应用于航天及国防领域。随着碳纤维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在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可使飞机减重20%-40%。复合材料还克服了金属材料有可能会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增加了飞机的耐用性。复合材料的良好成型性可以使结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

  航空航天工装行业未来将朝着柔性化、智能化、可循环、标准化四个方向发展。柔性化方面,工艺装备自身将具有更加好的适应性,能够适用于不一样的产品的装配,同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给工艺装备留出柔性发展的空间。智能化方面,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艺装备都会逐步加上自动化的元素。工装的自主移动、产品的调姿和测量都在逐步自动化。产品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的即时信息和需求,都会被采集后做处理再反馈给制造单元。可循环方面,航空航天工装再制造是一个统筹考虑工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利用原有工艺装备零部件并采用再制造成型技术(例如激光粉末熔覆层工艺方法),使零部件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形成再制造的产品。航空航天工装的再制造避免了高价值工艺装备的报废,实现了报废工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标准化方面,标准化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设计和制造中的协调问题,重复和低级错误出现。

  卫星通信系统能划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其中卫星空间段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包含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的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卫星地面段则以用户主站为主体,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用户主站连接的“陆地链路”以及用户主站与“陆地链路”相匹配的接口。

  随着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由军用需求慢慢地拓展到民用市场,紧密结合各行业与消费者,带来卫星需求急剧增加。

  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对于总系统的可用性和业务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天线制造技术的进步、星上发射功率的提升、卫星通信频率的升高,以及车载、机载、船载等移动平台应用需求的增多,卫星通信终端天线也逐步从大型固定抛物面天线向动中通、便携式、平板式等形态发展,总的趋势是低轮廓、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由于政策和资金壁垒相比来说较低,我国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制造领域表现出较高的市场活力,在西安、成都、北京等地出现一批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从事动中通、静中通、平板、相控阵天线研发和制造的非公有制企业,有的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具有一定的行业竞争力。

  卫星通信地面系统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一般都会采用包括信关站、用户站等构成的星形结构。信关站用于连接卫星和地面网络,主要由射频分系统、基带分系统组成,基带分系统又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接入服务网、web加速器、网络路由和安全系统等;典型用户站最重要的包含天线、室外单元(ODU)、室内单元(IDU)三部分。除此之外,卫星通信地面系统还包括网络运营中心,用于管理卫星网络和用户服务。国内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以军用为主,随着天通一号、中星16号陆续投入运营,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也开始起步。民用系统主要厂商包括中国卫星子公司航天恒星、中电科54所、华力创通等。另外,随着国内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部分军用通信设施厂商也开始加速在民用卫星通信领域的布局。

  航空航天行业及相关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战略性、敏感性和特殊性,长期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造企业打破国外封锁、实现国产化进口替代的主要技术途径。公司将掌握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生产,为卫星、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运载火箭、地面站、飞机、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品提供配套,体现了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与细分产业的高度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细分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产业化发展。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了高精度、高频段天线馈电部件设计仿真、制造、装配及调试技术,星载高难度波导缝隙阵天线制造及焊接技术,大型薄壁聚酰亚胺注塑件特种成型技术,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工装设计技术,航空航天工装制造技术,卫星通信天线项核心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生产的各类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承担了国内各科研院所及飞机主机厂大量的零部件和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公司生产的各类航空航天产品具有种类非常之多、结构较为复杂等特点,其涉及的学科多、技术难度大、产品生产精度要求高、试验投入大。公司依据实际研发生产要,总结多年生产攻关经验,成立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设立了宇航、通信、复材三大事业部,与上飞公司合资成立了专门干航空工艺装备业务的公司,并围绕项目需求灵活调配优势资源,形成了充分联动的高效内部产业链。公司基本的产品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与相同领域的其他公司在细分业务领域、具体产品的用途上仍有一定的差异。从产业格局来看,我国航空产业的配套制造业以主机厂内部配套企业为主,航天产业的配套制造业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旗下各单位为主,其他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地方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形成有效补充的市场格局。

  航空航天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持和全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全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行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出口管制等仍存在比较大不确定性,而国产航空航天的部分配套装备、产品及材料仍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航空航天产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衡量一国科学技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航空航天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这类的产品涉及微波与天线、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加工、材料成型等多领域知识及技术,对既有较强专业方面技术能力又有着非常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高的执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多学科业务进行相对有效融合,从而实现用户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目前,高端复合型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时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起步较晚,受制于国际技术封锁,航空航天产业及相关配套制造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尽管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迅速,生产制造水平日益提升,但国内航空航天仍存在产品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基础技术探讨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等差距,这是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日渐增长,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在航天领域如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所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嫦娥探月工程、天问火星探测所代表的深空探测技术和空间站的建设能力。同时随着政策的放开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供了卫星发射、遥感数据服务等。低轨卫星星座的发展,也将建设全球覆盖的高速互联网服务。在航空领域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物流、测绘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C919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新技术,同时新材料、现代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也提升了国内商用飞机的配套能级。未来,持续的技术创新将是推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集群发展将逐步提升航空航天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随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航天航空领域市场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1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20.44万元,同比增长13.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37.80万元,同比增长9.63%;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32,853.73万元,较上期末增长8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7,100.75万元,较上期末增长134.02%。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关规定,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情况和2023年度的经营成果,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2023年末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有几率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3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总额为1,890.14万元,减少公司合并报表总利润1,890.14万元(合并总利润未计算所得税影响)。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了解最新动态,关注微信公众号!